浙大一院“最多跑一次”再推新举措 跑出就医新感受
眼下,“最多跑一次”俨然已成热搜词,而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也的的确确让老百姓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为了这份获得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服务流程,让患者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为目标,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信息化建设,打破传统看病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跑出了就医新感受。
简化就医流程
三大检查预约平台,让患者少跑腿
到医院看病,总少不了做些检查,B超、CT、X线造影最为常见,而在大医院这些检查往往需要预约,为此,患者常常要在各个部门来回跑,万一有个突发情况,想改个时间,所有的流程又要再走一遍,这是很多大医院都面临的“通病”。
如今,在浙大一院上述问题将成为“过去式”——该院推出了三大检查预约平台,所有检查项目都能实现“一站式”预约。
门诊自助机预约。走进浙大一院门诊楼,大厅里一长排门诊自助机非常显眼。和其他医院的门诊自助机不同,这里的门诊自助机除了挂号、结算、缴费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预约B超、CT平扫,增强CT,消化道X线造影(含小肠造影、结肠造影、排便造影、食道造影、胃造影、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项目。预约的步骤也很简单,只需要五步——
点击“检查预约”→选择“一键预约”或“预约”按钮→选择“检查日期”→选择检查时间→预约成功。
“患者不仅能自主选择哪一天来做检查,还能精确到几点钟,大大提高了患者预约检查的自由度。”浙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张冰凌说。
“我们医院的门诊量很大,每天约1.2万-1.5万人次,其中,需要做预约检查的至少有30%,在门诊自助机没有开通检查预约功能前,患者不仅要花长时间、排长队预约,还要来回跑,因为,缴费的地方在门诊楼,预约的地方分布在医院的各个区域,如,B超在2号楼4楼,CT在2号楼、7号楼,PET-CT在6号楼地下二楼,若患者要做多项检查,他就需要来来回回到处跑。”
如今,浙大一院已投入了100多台拥有强大功能的门诊自助机,覆盖了门诊大楼的各个楼层、区域,医院在场地不变、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据了解,在浙大一院每天接近七成的患者在使用门诊自助机挂号、结算,门诊自助结算率位居全省前列,用它预约B超、CT、X线造影等检查的患者也占了六成以上。
检查预约中心,项目一次全搞定。除了门诊自助机预约,浙大一院还成立了一个检查预约中心,设在门诊三楼,属于人工服务平台,可以预约B超、CT、胃
肠X线造影等各项检查项目,可以为同一患者集中预约多个检查项目于同一天,患者只要跑一次就可完成所有检查项目。此外,检查预约中心还提供改预约、退项目、改时间等服务。
诊间预约,就诊预约“一站式”。顾名思义,患者在就诊期间,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在诊间轻松完成各检查项目的预约。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浙大一院还将逐渐把肠镜胃镜检查、动态心电图、ECT等检查项目的预约也都统一至以上三大平台,相信不久之后,在浙大一院预约检查将更加省时、省心、省力。
贴心的惠民举措还不仅于此,今年5月,浙大一院就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近期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特地将该中心搬到了更宽敞的门诊二楼大厅东侧,为患者提供检查报告补打印、医保咨询审批、各类医学证明审批盖章、病例复印、志愿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患者办事无需再多跑。
日间手术中心全新开张
住院也能“最多跑一次”
“这也太快了一点吧,完全颠覆了我对住院的感受!”日前,40多岁的“女强人”王女士因“胆总管多发结石、胆囊结石”在浙大一院接受了手术,24小时内入院、手术、出院,刷新了她对手术的认识。
这样的“加速度”,正是得益于浙大一院“最多跑一次”的深入。6月28日,浙大一院日间手术中心全新开张,正式投入运行,这是该院继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医患沟通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入院服务中心之后,投入运行的又一医疗服务中心。
据了解,早在2015年浙大一院就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由于各病区分散收治,了解的患者并不多。日间手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手术方式,是指患者经医生评估,按照诊疗计划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出院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术)。
此次新开张的日间手术中心位于浙大一院10号楼1楼、2楼,涉及21个专业、151个病种、169种术式,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等。
“日间手术通过临床手术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有助于‘上午做手术、下午就出院’的常态化,这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其相关的费用也会随之降低。”浙大一院医务部副主任钱永平说。
区别于其他医院实行的同质化日间手术模式,浙大一院日间手术中心依托国内一流的整体学科优势,将在常规日间手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肿瘤介入诊治、腔镜微创手术、无痛内镜治疗、疼痛治疗、心脑血管介入诊治等多学科多病种特色平台。同时,该中心还拥有一套高标准的准入制度、多元化的随访方式,伴随“跑道式流程”“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模式创新,可以让广大患者充分享受“最多跑一次”带来的便利。
运行近两个月,中心成效显著。在以往病区分散式收治的基础上,中心新增集中收治病人1089人,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疼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脑部肿瘤伽马刀治疗、乳腺肿瘤旋切等高难度术式占到总手术量的52.3%。
如何做好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的管理?浙大一院形成了以“浙一互联网医院”为主,多种随访方式并存的全方位随访平台;预计到年底,该院日间手术中心还将与杭州市内各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并逐步覆盖至全省及邻近省市,最大限度延伸日间手术的院外服务,打造“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
远程病理、心电会诊量全省领先
“互联网+医疗”让患者一次都不用跑
看病,找最好的专家,这是每位患者都希望的,但对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患者而言,找到最好的专家是件花时间与精力的事。如何让基层百姓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浙大一院的远程病理会诊、心电会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程病理会诊非常方便,只要患者所在地有相应的‘云病理’诊断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图像转换成可以传送的数字图像,然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我们病理医生就可以实时地对数字化病理切片进行全息浏览并做出准确诊断。”浙大一院病理科主任任国平说,这些数据、图像都能在手机App上接收,就算在外地出差,医生也能打开手机查看患者上传的病理情况。
和远程病理会诊一样,浙大一院的远程心电会诊也深受患者青睐。“除了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浙大一院心电图室赵力副主任技师说,这不仅为患者就医提供了便利,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就医成本。
“他们是‘最多跑一次,我们这个是‘一次都不用跑’。”任国平笑着说,他还发现,近年,科室接诊的有远程病理会诊需求的患者在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为1000多位患者提供了远程病理会诊服务,约占科室总会诊量的1/6,且患者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江浙沪的,还有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患者也纷纷慕名寻求在线会诊。
一切为了患者,患者就是一切。浙大一院的“办实事、谋福祉、赢人心”目标,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已然卓有成效。未来,浙大一院将继续以进取、创新的精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将“最多跑一次”迈向纵深,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并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建设。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