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饭前饭后有学问
这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五云山疗养院药房的医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碰到疗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药品会明确注明,但有些药品并无详细说明。
一般来说,中药饭前服用,西药饭后服用。但碰到很多特殊情况,这条规律也未必适用。
药,到底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其实大有学问。下面就请医师为你做一个饭前饭后服药的大盘点。
--四种用药时间--
研究发现,服药与吃饭的相对时间对药效影响明显。根据我国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饭前服
是指药品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饭后服
则要将药品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餐中服药
是指进餐过程中服药,药服完后继续用餐,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吸收或利用药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转化。
空腹服
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适宜空腹服用的药物--
适合空腹服用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部分驱虫药,如氯硝柳胺、奥苯达唑、鹤草酚。
第二类是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服用后应多饮水,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第三类药物是指食物的存在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四环素、利福平、雷米封等。在饱腹时服用可降低血药浓度及吸收量,尤其是与奶制品及含钙、镁、铋、铝、铁等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受抑制。
--适宜饭前服用的药物--
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的药,如苦味健胃药、龙胆、大黄及其制剂。
胃黏膜保护药,如胃舒平、胃必治等,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
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及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咪、黄连素等,饭前服以使肠道药物浓度不致过分稀释。
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药物,饭前服能较快吸收。
肠溶片在饭前服用,可较快通过胃部到达小肠发挥作用。
--适宜吃饭时服用的药物--
能及时发挥作用的药物,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及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吃饭片刻即可服用。
油类、高脂肪食物有助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灰黄霉素、无味红霉素等。
--适宜饭后服用的药物--
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消炎痛、乙酰水杨酸、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
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坦啶、痢特灵、强力霉素等。在饭后服用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重者可导致药物性胃炎。
食物的存在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地高辛、维生素B2、心得安等属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饭后用药可随食物缓慢地通过特定的吸收部位,使药物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吸收,以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疗效。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或多或少地了解一点用药的常识,提高用药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这对自己的健康也是一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