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一台手术通过5G技术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直播

2019-10-22 3550

6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病人倒在了浙江医院门前,医务人员立刻开展救援:西医为患者检查体征,供给氧气,中医为其把脉,院领导及其他专家正就病情开展讨论,护士紧张准备输液……

当时在浙江医院住院的著名版画家张漾兮先生旁观了这一切。他被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抢救一个也许身无分文的患者的行为所感动。在出院后,他有感而发创作了木刻版画《抢救》。

张先生的《抢救》一共有两幅,第一幅当时完成后就赠予了医生,目前陈列在浙江医院院史陈列馆里。而第二幅的复刻版也于上周五(10月18日),在“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智慧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浙江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现场回到了浙江医院。

张漾兮先生女儿在捐赠版画时说,父亲用最后的光和热,创作了这个版画,这幅画更是医患和谐、医护人员仁心仁术的缩影。

“解百姓疾病之苦,造百姓健康之福”,这一直是浙江医院的建院初心。65年前,浙江医院从林木掩映的西子湖畔起步,灵隐院区红瓦灰墙、飞檐翘角,与景区风光相得益彰;1年前,她在杭城西北焕发新生活力,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厚墙重基,智慧现代,全方位创新管理和诊疗模式。

65年来,浙江医院始终不忘初心,追梦新时代,砥砺前行,全力描绘“智慧浙医”新篇章。

记者 陈彦汝 通讯员 王婷 吴婧 吴玲珑 郭俊

一台在三墩进行的手术 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被直播了

“这是一位81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即将进行的是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10月19日11点左右,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杂交手术室里,脑科中心主任万曙正准备进行示教手术。

与此同时,万曙主任的声音及手术画面通过5G手术直播技术,被实时转播至乌镇互联网大会及“智联共享、慧健未来”智慧医院创新发展大会的现场。几百位参会人员在大屏幕前,观摩了手术全过程。

手术室、乌镇互联网大会现场以及会议室三方能够进行实时沟通。整个转播画面,万主任的动作流畅,解说没有一点延时。

三墩院区的杂交手术室(即数字化DSA杂交手术室)以患者为中心,集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等为一体,可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手术室、同一个患者身上开展心脑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与外科手术两种手术。

智慧赋能,黑科技的运用,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也提升了诊疗效果。通过5G信号共享,未来还能做到远程B超检查、远程手术等。

在三墩院区“智慧药房”拥有两台先进的自动发药机系统,基本能保证患者到达药剂师面前的同时,药品已到达窗口,实现“药先到,药等人”;在康复治疗中心,这里已基本实现所有康复设备联网,能把患者的信息、康复治疗师评估与治疗的记录等一一展现在各套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康复医疗的大数据管理。

在此次大会上,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诊疗中心(iLCC)正式授牌成立,中心将AI智能诊断引入胸部肿瘤疾病诊疗中,开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助力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特色技术,大大提高肺癌早期检出率,构建精准肺癌诊疗体系。

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介绍,今年迎来建院65周年的浙江医院,这些年致力于打造智慧医院,各项黑科技带来的是服务管理模式的改变,诊疗技术的改变,提升的是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空中120”正式启动 让医疗救治全面提速

众所周知,在患者发生脑梗、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需要迅速抢救生命,而地面交通条件或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时候,最佳选择便是空中120服务。患者获得救治的时间越短,生命得救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加强区域急救力量,10月15日,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空中120”也正式启动。位于门诊大楼旁地面的停机坪,正对的两条急救通道可直通导管室、手术室。

除了拥有直升机这一快速的空中救援利器,浙江医院还配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医护和后勤保障队伍,让患者获得更快捷的救援方式的同时,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

让医疗救治全面提速,近年来,浙江医院也一直在加大力度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在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共享服务也进一步完善,通过远程会诊、协作门诊、远程查房、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诊断,让患者不出远门就能够享受大医院、大专家的医疗服务。

浙江医院远程心电血压监测中心的工作包括院内信息化心电网络分析系统,从2013年开始到目前建设有50个远程心电图采集站点和2个心电图诊断中心;其次为动态血压远程分析管理系统,依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平台,从2016年到现在,建设有20家远程动态血压监测联盟单位。

新智慧加持管理模式 绿色环保、高效安全

什么是智慧医院未来的方向?浙江医院院长洪朝阳说,除了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外,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后勤管理和行政管理也是智慧医院必不可少的。

后勤管理是医院快速、安全发展的保障,新型后勤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构建了高效的后勤管理。

为了保障后勤安全,浙江医院在浙江省内率先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故障、事故等事前危机预警,防患于未然。

洪院长以锅炉为例说明,如果液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压力非常大,或者压力很低,供氧供不上,可能单靠人为很难发现,但采用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后,可以实时监控锅炉的工作状态,一旦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就会自动报警,所有相关人员的手机会立刻收到紧急短信提醒,确保医院安全。

医院行政楼设有智能管理中心,整整一面墙是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了各种数据和信息。点击“门诊数据”,当天门诊的统计数据一览无余。这个“大脑”24小时监控着医院的每个角落,确保万无一失。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中央自动控制,包括一键报警、智能照明、火警跟踪、门禁远程控制等。

绿色、节能是智能化后勤管理另一大目标。三墩院区通过环境绿色节能管理系统可将门诊大厅、医生办公室、公共走道等区域的环境控制纳入其中,实现对管控区域内的温湿度变化、空气质量变化实时检测。

以患者为中心

深层次推进“最多跑一次”

2018年6月,三墩院区投入运营,无论是门诊还是病区,均按照全新的诊疗中心制设立,门诊包括19个诊区、22个诊疗中心,创新的诊疗新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围着患者转,学科壁垒被打破,患者就诊更高效、更便捷。

以心脏中心为例,集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康复科及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挂靠浙江医院)于一体的心血管疾病医学诊疗中心。如果患者想从心血管内科门诊直接转到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就诊,不需要离开诊区,就可以直接前往,在医生工作站插卡看病。诊间配备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常用检查设备,患者在心脏中心就诊,可以足不出区,完成高质量的心脏诊疗服务,实现“一次都不跑”的诊疗模式。下一步,心脏中心将建设心脏专科实验室,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研究为一体。

浙江医院还是浙江省第一家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就诊患者在全部门诊患者中占5%的医院。患者就诊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信息互通,轻松完成就医。

65载传承和收获,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浙江医院昂首阔步迈入“互联网+医疗”的新时代,未来,这座65岁的年轻医院将继续秉承“敬业、务实、严谨、奉献”的院训和“臻德精术”的核心价值观,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理念,以智慧为引领,不断提升患者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大众健康全力以赴,将这份光和热传递下去。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