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时代,你的“失眠”也许不是失眠,这些误区你知道几个?
睡眠问题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威胁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据统计,世界上每10人中就有1人失眠,甚至连儿童也会失眠。《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3%的受访者也都有过睡眠方面的困扰。
张先生和李女士痛苦不堪
张先生 最近痛苦不堪,究其原因,竟是为了“睡觉”。晚上睡觉打呼噜声音响,吵醒了老婆,又被老婆摇醒,不仅自己睡不好,还影响到了家人,甚至到了分房睡的地步,睡客厅又害怕吵到了自己的女儿。因为晚上没睡好,白天只想打瞌睡,工作也没效率,晚上一加班,睡得更晚了,已经造成了恶性循环。张先生整天头晕,昏沉沉得不到缓解,痛苦不堪。为了让自己不打鼾,张先生每天都等家人睡熟之后再入睡,时间一长,他已经开始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找到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的陈医生,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显示,他入睡8小时,呼吸暂停了589次,最长暂停时间89秒,缺氧时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4.7小时,最低血氧55%。后来通过科学治疗3个月,张先生晚上睡得好,头也不晕了,白天基本不打瞌睡,精神好多了。
李女士 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退休后,心态迟迟无法调整,每天晚上仍然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一起退休的同事,退休生活都丰富多彩,健身、跳舞、练书法,越活越年轻,倒是李女士感觉越活越累,聚会时这种对比更加明显,回到家里心理落差更大了,导致心理越发焦虑。内心想要改变,却又不知所措的她来到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经过药物治疗、中医干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患者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现在,她已经重新融入“退休生活”了。
哪些症状是失眠?如何处理?
什么是失眠?失眠对健康有害吗?
医学上对“失眠”定义是指个体对自身睡眠的质或量不满意,所以无论客观指标如何,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不满意都可以称之为失眠。但需要注意的是,偶尔的失眠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影响不大,不能算作疾病,也不需要过度担心。
而如果出现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者白天困倦等情况,这些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从而导致自身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等,此时就已经符合医学上“失眠症”的标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及时就医和寻求治疗。
做梦就等于没睡好?
生活中,有些人经常觉得自己睡不好,是因为昨晚做梦了,并且认为不做梦才是睡眠质量好的表现。但其实,这也是对睡眠的错误认识。
医学研究表明,睡觉时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按照睡眠时的大脑活动规律,每一个人每夜都会做4~6次梦,区别只在于醒来时你是否能回忆。而且一般来说,梦境往往发生在我们的深度睡眠期,所以做梦反而提示了我们达到了深度睡眠。
睡得时间长,就等于睡得好?
许多人都认为睡眠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好处就越多。或者每天都要睡够8小时,要不然就会对身体有害。但其实,人体的正常睡眠时间为6-10个小时,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判断睡眠质量的好坏。
研究表明,睡眠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我们的深度睡眠时间。如果我们的深睡眠时间很长,即使只睡五六个小时也会感到精力充沛。另外,也有临床研究发现,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若每天的睡眠超过10个小时,其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睡前喝点酒,有助于睡眠?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生活经验”,就是喝酒之后,好像更容易入睡,所以认为喝酒有助于睡眠。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酒精之所以起到助眠的作用,实际上是因为神经麻痹,对大脑来说是一种损伤。
另外,也有试验表明,虽然喝酒能缩短入睡时间,但是会使睡眠变浅,浅睡眠时间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减少。而且在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更容易引起失眠与多梦,使得睡眠质量下降。
良好的睡眠原则有助于保持高质量的睡眠
1. 保持规律生活,确定入睡时间和醒来的时间基本固定。
2. 如果您有午睡的习惯,白天午睡时间在三点前,且午睡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
3. 睡前6小时,避免摄入咖啡、浓茶和巧克力。
4. 睡前4小时,避免过量饮酒,特别是高度白酒,不要吸烟。
5. 睡前4小时,避免吃含糖、盐量高、或辛辣刺激的食物。
6. 睡前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7. 睡前1小时远离将所有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电脑和手机,放在孩子的卧室之外,并限制睡前使用电子产品。
8. 卧室的温度保持在20-22℃,保持房间通风良好。
9. 尽可能消除光线,屏蔽干扰的噪音。
10. 床,只作为睡觉的地方,不要将书本、电子产品带上床。
如果你也有睡眠问题……
如有睡不醒、不想睡、睡不着等睡眠问题,可以拨打4008260707,预约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睡眠门诊,联系陈乐辉医师,就诊当天请持身份证、医保卡到医院前台挂号办理。及时就诊,及时改善睡眠,改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