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
-
-
-
立夏节气养生贴士】健康过夏,五一出行更安心
2025-06-18立夏时节,天气知多少? 立夏后,气温逐渐攀升,但早晚温差较大(约10℃左右),空气湿度增加,偶有阵雨。此时“湿热交织”的气候易引发疲倦、食欲不振等问题。今年的立夏正值五一假期,出游需兼顾防晒防暑与防潮保暖。 立夏养生四部曲: 护身、养心、调食、静神 1.起居:顺时而为,护阳养心 作息调整: 顺应昼长夜短,可“晚睡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6:30起床),中午小憩30分钟,补充精力。 防温差: 外出备薄外套,避免早晚受凉;居家注意通风除湿,空调温度别低于26℃。 2.饮食:酸甜祛湿,吃出夏日活力 酸味开胃: 番茄、柠檬、山楂片助消化,护肝养心; 解暑神器: 绿豆汤、冬瓜排骨汤、薏仁山药粥,赶走闷热湿气; 红色养心: 红枣、红豆煮粥泡茶,安神补血两不误。 3.运动:轻量锻炼,忌大汗伤身 晨间或傍晚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微微出汗即可; 运动后温水慢饮,冷饮伤胃要警惕。 4.情绪:心静自然凉,安然度夏 午后听轻音乐、练书法,或漫步郊野公园,感受绿色能量场,舒缓压力; 忌躁戒怒,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中暑”。 夏日出行攻略: 玩得尽兴,更要安全 防晒防暑双保险 紫外线增强,帽子、墨镜、防晒霜不可少; 随身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防暑救 急 两手抓。 ????科学补水,拒绝“冰火两重天”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升,柠檬水、淡盐水更佳; 冷饮虽爽,浅尝辄止,莫让肠胃“闹脾气”。 ???? 舌尖上的安全法则 外出就餐注意认准卫生资质,生冷海鲜需谨慎; 自备话梅、山楂糕等,解渴消食,旅途更轻松。 ????♂️错峰出行,量力而行 避开正午高温,晨游景区、暮赏公园别有风味; 老人儿童重点防护,防滑防摔莫大意。 立夏养生,贵在坚持 节气养生非一日之功,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为盛夏打好基础。若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