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饭后吃1颗蜂蜜糖 一周后肿成“香肠嘴”!
为了缓解恶心不适,杭州一位二胎妈妈每餐饭后吃一颗澳洲蜂蜜糖,没想到7天后,嘴唇肿成香肠嘴,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这位孕妈姓孔,是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的一位医生。事后,她回忆起这次紧急就诊仍有些后怕:“我平时皮肤就容易过敏,但对食物不过敏,所以一时疏忽大意。”
她向记者介绍——
见习记者 陈彦汝
通讯员 张弛 张莹莹 徐尤佳
我是一名外科女医生,也是一位即将生二胎的孕妇。是的,跟你想象的一样,怀孕前,我就是一个走路带风的女汉子,可是怀孕以后,我就成了飘摇的林黛玉,严重的孕吐持续到4个月,体重也轻了十斤。直到进入5个半月的孕中期,饭后的恶心还是定时出现。
因为是第二胎,因此相比怀一胎时的小心谨慎,我对饮食放宽了很多。本着只要吃得下,总比什么都不吃要强的原则,海鲜、湖蟹、榴莲、炸鸡,只要能勾起我的食欲,就会去尝试着吃上几口。
一次在饭后,我还是有些恶心难受,嘴里很苦,无意间尝了几颗给老公买的蜂蜜糖,感觉恶心不适的症状明显缓解了。
那是一款澳洲的蜂蜜硬糖,其中还含有少量的蜂胶和柠檬成分。当时购买时了解到这款蜂蜜糖宣传有“提高身体免疫系统,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想着买来给抽烟的老公润润喉。
虽然我曾经听说孕妇不宜多食含蜂胶的食品,糖果的包装上也标明了提示:蜂胶可能导致过敏。但我没有食物过敏史,加上蜂蜜糖凉凉的口感简直就是缓解恶心的法宝,所以我把它带在身边,每餐饭后我都要吃上1颗,一天可能要吃三四颗。
可谁能想到,这“法宝”差点闯下大祸。吃蜂蜜糖的第七天早晨,我一起床就觉得不舒服,口腔厚厚肿肿的,喉咙里似乎有黏稠感,吞咽也不顺畅。
难道受凉感冒了?上班路上,我一边思索着,一边剥了一颗糖,含进去的一刹,明显感到上颚及两颊内侧的麻木感增强了。
到了单位,我抽空照了照镜子,自行初步观察:扁桃体没有肿大,咽喉充血,两颊内侧有充血增厚现象。
下午上班时,同事笑着说:“你终于胖了点,脸都圆了”。我心里疑惑:怀孕5个半月,才重了3斤多,就上脸了?但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还好,继续上班,也没当回事,心想多喝点水,不再吃蜂蜜糖,应该就能好转了。当天晚上我没什么胃口,就早早休息了。
半夜,我突然被一阵不适惊醒,觉得口异常渴,但喝水吞咽困难,喝了几口又差点吐出来。一照镜子,吓了一跳,两颊明显肿了,嘴唇肿得都合不上。
我这才反应过来,脸不是胖了,是过敏?喉头水肿?一个个念头吓得自己发慌。冷静感受了一下,虽然喉咙里像塞了一个小乒乓球,但呼吸还是顺畅的。再试着躺下,感觉枕头不够高!这说明还是有气道堵塞的!
考虑到家附近没有5分钟可以赶到的医院,凌晨2点,我果断叫醒老公赶往单位。
到了急诊室,我的心终于落下了一半,回娘家了,啥也不怕了。
五官科医师一拉舌头,用间接喉镜一看:“是会厌水肿,急性会厌炎!”
“会厌水肿”“急性会厌炎”这两个名词,我上学时学过,但真正接触到还是第一次,更没想到主角居然是自己。
急性会厌炎是五官科的急重症之一,五官科听到会厌水肿,就好比外科医生听到大出血,心血管科医生听到急性心梗,都是火急火燎的。
会厌是咽喉里的指挥官,只有在吞咽时才覆盖气管口,避免人体产生误吸。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喉头水肿、会厌水肿,高度水肿的会厌覆盖气管口时就会引起窒息。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一旦气道堵塞,如果不能在数分钟内赶到急诊抢救室,进行药物治疗,甚至紧急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后果可想而知。
结合我前一天的症状及病史,我们推测是因为对蜂胶产生的严重过敏反应而导致急性会厌炎。好在还不是太严重的水肿,为了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五官科同事立刻为我先注射了小剂量激素,并叮嘱我,有不舒服,马上打电话。
听了他的话,我在纸上写好诊断结果,也写上他的名字、电话号码,我怕万一水肿加剧,说不出话来。
随着激素发挥作用,两颊的口水像涓涓流水一样涌出,孕期一直陷于口水苦恼的我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欢迎口水的到来。
很快,我就感觉两颊的增厚感在消退,涌出的不是口水,是消肿后的水分渗出。尝试着吞咽,哽咽感还是有的,我不敢放松警惕。
输完液,继续在医院躺着。等到一觉睡醒,两颊的感觉松泛了许多,但喉咙还是不舒服,再到五官科看一下会厌,肿消了些,只是会厌边缘还有。
同事叮嘱我:哽咽感消失前不准回家,回家前要再看看喉咙!
持续到中午,终于喉口松了,我吃了一碗粥。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此时距离吃糖已经过了24小时。下午我还为原本安排好的病人做了手术,感觉还不错,除了嘴唇有点像腊肠。
虽然我从来没有食物过敏史,但是我爸爸和妹妹都有些食品过敏,因此我可能还是遗传了过敏体质,而孕期更为敏感。加上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蜂胶,因此并不知道以前对蜂胶过不过敏。
蜂蜜糖包装袋上其实也用明显的英语印着提醒:“蜂胶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有口腔黏膜水肿不适,请停用并尽快就医!”因此,自己还是太大意了。
但这次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好转,除了只是过敏源含量极少的糖果,更重要的是两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
作为医生,我对病症更加警惕,也使得病情发现更加及时。不过,如果当我白天出现咽喉痛时就立刻停止吃糖、治疗,状况会比现在更好。
急性会厌炎来势汹汹,早期症状可能就只是咽痛,但很容易肿胀堵住气管造成窒息。所以,喉咙痛也千万不能大意,及时重视,及时就近治疗。
哪些人会食物过敏? 哪些食物会引起过敏?
孔医生从来没有食物过敏史,但她爸爸和妹妹都有些食品过敏,爸爸对小龙虾过敏,妹妹对芒果过敏,两个人都对漆树(注:树皮会分泌汁液,很多人碰到汁液会过敏)过敏。
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反应,通常在吃了某种食物后很快就会发生。即使是极少量的过敏食物也会引发症状和体征,如消化问题、荨麻疹或气道肿胀。也有一些人,食物过敏会导致严重的症状,甚至有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理论上,任何食物都可以触发过敏反应。
那么,哪类人群、哪些食物易过敏?
美国国家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心(NCCDPHP)曾通报,食物过敏的最大风险因素是:过敏(任何类型)或哮喘的家族史、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倾向、过敏原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E浓度)升高以及年龄小于3岁。
美国梅奥诊所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探讨食物过敏的症状及原因。其中提到,在成人中,大多数食物过敏是由贝类(如虾、龙虾和螃蟹),花生,坚果(如核桃和山核桃),鱼等蛋白质引发的。儿童中,则有花生、坚果、蛋、牛奶、小麦、大豆。
此外,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虽然一些儿童天生对某些食物过敏,但其他儿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食物过敏,该机构还指出,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对牛奶、鸡蛋或大豆过敏。
胸前出现大块圆形红斑
竟是因为吃方便面过敏
浙大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钟剑波主治医师介绍,皮肤科临床中遇到最常见的一般是药物或食物引起的过敏,常见的症状有皮肤发红、皮疹、瘙痒,也有突发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
“食物过敏中,常见的一般是鱼虾海鲜类,芒果也很常见。”钟医生说,他最近还遇到了一个过敏患者三个月里发作了两次,竟是与方便面有关。
患者小伟(化名)二十出头,在杭州一所高校就读。三个月前,他的胸壁上出现大块的、圆形的红斑,有轻微瘙痒,且肿得厉害,来到市一医院治疗,钟医生考虑他是“固定性药疹”。上了药后,过了一个多月红肿才消退。
但没过半个月,他胸前又出现了红斑,急急忙忙又赶到医院。小伟身体健康,最近也没有服药,怎么会得“固定性药疹”呢?
钟医生决定从生活因素入手找病因,反复问询下,小伟回忆起每次红斑出现前他都有吃某一款方便面,莫非是方便面搞的怪?神奇的是,自从小伟被禁止吃方便面后,红疹就再也没有发过了。
钟医生分析,小伟平时吃其他面食都正常,唯独吃那款方便面会过敏,很有可能是对泡面调料中的添加剂过敏,但具体是什么,成分太复杂,不能明确。
过敏原会不会遗传?
前面说的那位二胎妈妈孔医生怀疑,虽然她从来没有食物过敏史,但是爸爸和妹妹都有食品过敏,是不是遗传了过敏体质,而孕期更为敏感?
钟医生说,过敏原是有可能会遗传的,他就遇到过不少家长和孩子同一过敏原的情况。“不少孩子吃了海鲜,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来治疗,问询后发现孩子母亲也有同样的情况。因此,我们为小朋友使用药物时会特别注意,询问病史也更加仔细,要了解孩子父母有没有出现对该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孕期会不会更容易过敏?钟医生表示这个观点没有医学依据来支撑。
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会遗传吗?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志凌曾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中提到:“孕期孕激素会加重过敏性鼻炎,而免疫记忆会随着妈妈的血液通过胎盘遗传给孩子,因此孕妈应远离过敏原,同时控制病情。”
此外,他也提到,数据统计,若妈妈是过敏体质,孩子是过敏体质的概率高达50%,若父母都是过敏体质,则孩子易过敏的概率为70%。
来源:都市快报